速录速记网 http://sulufans.com
投稿邮箱:sujipx@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速录新闻 > 媒体速记 > 烟台电视台《新闻人物》报道速录师

烟台电视台《新闻人物》报道速录师

发布时间:2024/4/29 17:00:52 阅读次数:1932
    一个黑黑小小的键盘,可以使你打字的速度跟上说话的节奏,本期新闻人物为您展示唐可为的人生梦想――用手指追赶声音。

    欢迎回到新闻直通车,这里是新闻人物。

    人们说话的速度要快于写字的速度,这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常识。汉字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庞大的语言系统,是一种表意文字,它记录起来要比西方的表音文字困难得多。可您相信吗,用一种特殊的键盘,专业的速录师可以将您的发言同步记录下来,哪怕是一天的会议,几十人的发言,当会议结束时,一份十几万字的记录已经完整无误地整理出来,这份职业叫计算机速录,这项技术的发明人就是本期节目的主人公,叫做唐可为。

    北京一家电脑速记公司,开出月薪4000元的价码,也难招到足够的速录员。如今,各种大型会议、网站以及新闻媒体,都成为速录的大客户,有些单位则有意识地来培训这方面的员工。高水平的速录员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以前,速录仅用于法院系统,而现在就北京而言,平均每天就有两三百场会议……

    王芳被称作中国速录第一人,这不仅是因为她是我国最早的一批速录师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她曾经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重要的会谈和会议记录,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有很多媒体,包括很多业内的同行都称你为中国速录第一人,你觉得这个称呼恰不恰当?

    反正算是吧,因为我是最早开始学习的,现在全国来讲,我是从业时间最长的,而且做速录,刚开始是演示,后来做会议服务工作,我都是第一个开始的,按说大的话,应该是跟总理、主席能够比较近距离的接触,像有些大会上,会请咱们国家重要领导人出席,我们会给他做记录。

    王芳是1993年开始学习计算机速录的,她的入门老师就是唐可为。4月初,记者在烟台采访了正在为第二届速录师大赛考察场地的唐可为。

    真的,我们这帮小姑娘第一次学习速录的时候,是一张纸片,第一天上课,拿着什么呢?一人发张纸,这张纸上画的是键位,照着这张纸打,这纸就打了一周。

    计算机速录技术和速录机的诞生还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可现在手写汉字速记技术距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唐可为的父亲,今年已91岁高龄的唐亚伟老先生是这一行业的早期推广者。

    他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自己发明了一个速记,叫做亚伟速记。尤其是他在推广速记的时候,特别受到了冯玉祥将军的支持,当时冯玉祥将军也非常重视速记,他认为速记这项工作对于每一个搞办公室文案的人员都是应该必备掌握的技术。当然,冯玉祥将军德高望重,出任亚伟速记学校的董事长。所以我父亲当时从那个时候就完全投入到速记这个行业里来了,这一干就是一生。

    十年动乱使汉字速记技术受到了严重摧残。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国外经历了手写速记、机械速记,开始进入到计算机速录时代时,年近八十岁的唐老先生拉着最小的儿子唐可为开始了汉字计算机速录技术的研究。

    像我们速录机,一共有24个键,顺中间分开,12个键,要打出所有的汉语拼音来。要研究的时候,我是很自愿的,因为这是老父亲的事嘛,我肯定要帮助的。但是一旦说上这个项目了,找到投资了,要上这个项目了,当时他就跟我谈,说你能不能帮我主持这个事,来做这个事。这就有矛盾了,矛盾产生在哪儿?我当时做一个文化交流中心的项目,可以说我们几个人白手起家,已经小有规模了,也开始收获了。现在突然间他说让我做速记,因为我对速记太了解了,速记风风雨雨几十年,我父亲一分钱也没挣到。我就说,您让我再搞,我是不是这一辈子也要陷进去?

    就在这时,老父亲突然遭遇了一起车祸,让唐可为坚定了继承父亲事业的决心。

    我父亲有一次骑自行车,不小心被一个小姑娘撞倒了,脑部亚型出血,慢慢的就不省人事了。但是在他昏倒之前的时间,不认人的时间,他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都冠以一个词,就叫速记。喝杯水也是先说速记,速记完了以后,喝杯水。然后见到我,一般都是叫我可为,见我的第一眼,就说速记,然后笑笑,摇摇头,你不是速记,你不是速记,你是可为。通过这个表现,我可以这么说,速记已经融入了他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血液当中。那你说,我们作为儿女的,再不帮他做速记,你还做什么呢?这件事是一个很重要的突发事件,我一下子就感觉我有责任把这个做好。

    九十年代初的中国,一台普通的386计算机都是价值上万元的奢侈品,计算机速录技术遭遇了行业发展和社会因素双重的制约。

    夸你的人大有人在,买你的人一个没有。这项技术也没人使用,这样的话,我们在1996年的时候,不瞒您说,整个公司的帐面上就剩60块钱,连员工的工资发不出来,房费也付不起了,最后我们就撤出了中关村。

    公司从中关村黄金地段搬到北京西城的一座写字楼。老唐告诉记者,当时他租了一间办公室和一个地下室,他开玩笑说,如果还坚持不下去,就搬到地下室,总之,他要把计算机速录推广开。

    就在这个时候,最高人民法院同意我们到法院演示这个项目。我们去演示的时候,最高人民法院技术局一下就把这个项目认为这是庭审记录的很好的突破口,因为它很简单,1996年,法院把我们这个项目认可了,这一下我们就等于是重生了。

    唐可为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迅速地把计算机速录技术向全国推广,向各行各业渗透。截至目前,国内有专业汉字计算机速录师约三千多人,这还不包括政府机关、法院、大企业集团自己在职培养的速录人员。更令唐可为振奋的是,2003年,国家劳动部把速录师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新职业,唐可为父子的事业得到了国家的肯定。

    我们今天确实要创造一个时代,就是创造了速录时代,我们这么多速录师,每天去工作,一个上午就要记录三万字左右,我相信这个时代必然要留下他们的名字。

    毫无疑问,计算机是信息时代一种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工具,面对这一西方现代文明的成果,如何对其加以创新和改造,使它服务于我们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为之终身奋斗的目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让洋玩意儿有一颗中国心,唐可为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努力。

    好,感谢收看本期的新闻人物,稍后请您收看德与法节目。

[1]

 
返回速录fans首页

上一篇:速录秘书成为职场“金手指”
下一篇:会议经济催熟电脑速录职业
相关标签:速录师,速录师培训,速录爱好者
相关文章

图文报道